2 生物质炭还田对植烟土壤的影响
2.1 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生物质炭呈弱碱性,且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施入土壤后可以提高酸性土壤 pH,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学者指出,增施生物质炭还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改良土壤结构。 在 pH 为 4.3 的茶园土壤中施 0.5 kg/m2 竹炭,施用后连续 2 年土壤 pH 提高了 0.5~1.0。研究发现,施用小麦秸秆炭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pH,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研究显示,施入竹炭后可引起土壤可交换性盐基离子数量
明显增加;进一步推断,生物质炭进入土壤后,其芳香结构边缘在生物或非生物的氧化作用下能形成羧基官能团,进一步增加对阳离子的吸附。在红壤中添加小麦秸秆炭培养 1 年后发现,红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红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由于富铝化作用和淋溶作用,中国南方烟区植烟土壤多呈酸性,pH 多集中在 4.5~5.5,少数烟区的pH 可达 6.0,致使农田土壤结构紧实,通透性差,土壤团聚体数量较少,呈碱性的生物质炭作为土壤调理剂和调结构剂将有望缓解土壤酸化的问题。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生物,固体,元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